查看原文
其他

知联前沿| 消费金融实践

10月7日,MPAcc & MAud职业生涯分享会——《知联前沿丨消费金融实践》举办,活动邀请到王海屹先生(小米金融国际业务负责人、2019级光华管理学院MBA校友)进行分享与交流,光华管理学院会计系系主任、MPAcc项目执行主任李怡宗教授,会计系肖潇教授、赵然教授、本科研究生项目的老师们共同参与。

王海屹校友分享

主要内容回顾:

本次讲座,王海屹先生结合自身从业经历, 为大家从概念、运营模式、爆发式发展的背景和逻辑等多个角度介绍了消费金融业务,并教育同学合理消费。
“本科生需要学会站在会计从业者的视角来理解会计,研究生需要站在整个经济管理的角度来理解会计的定位和作用,博士生需要理解会计工具在整个社会层面的价值在哪里。” 

王海屹先生引用其大学老师的一句话来告诉同学们要站在更高的视角去运用会计工具,寻找行业机遇。

消费金融业务介绍





消费金融是指向消费者提供消费贷款的现代金融服务方式,业务流程包括获客、产品转化、风控、金融机构放款、还款清分或催收。

从业者关心哪些问题


  • 问题一:监管风向

蚂蚁金服是消费金融业务的龙头之一,其消费金融业务收入占总收入的63.39%,但监管风向变化导致其上市失败。这就是消费金融从业者要关注的事情,要去思考监管允许的业务范围和期望的发展方向。

  • 问题二:法定利率及窗口指导
目前中国的民间借贷利率不可超过四倍LPR,超过即为违法。消费金融业务的核心关注点是利率,从业者要保证业务利率合法。
  • 问题三:三方数据

在大数据时代,数据是一种重要资源。在消费金融业务的风控环节中,最为重要一步的是获得三方数据。从业者要确保数据的来源合法合规,避免将有风险的数据用于风控模型中。

  • 问题四:扫黑除恶与暴力催收

消费金融业务流程的催收环节需要委托专业的催收公司,由其负责催收逾期较长的贷款。催收公司的收入高低主要取决于其回款率,因此容易出现暴力催收等违法行为。从业者要确保委托的催收公司催收流程合法合规,避免 “爆雷”。

  • 问题五:盈利能力

消费金融业务的盈利主要由定价、风险损失、非应计、获客成本、资金成本、运营成本来决定,从业者的目标是让这个盈利模型保持健康平稳。

消费金融业务爆发的背景和逻辑


消费金融业务一开始只有纯线下的大额业务,随着信用卡的大量使用,开始出现了商品分期,金额开始变小,后来出现以消费的名义贷给借款人的现金贷。

2010年之后,随着线上移动互联网时代的加速到来,导致消费金融线上获客成本很低,业务开始由线下转入线上。而用户数据的产生和积累与线上业务的方法论和工具都有一个逐步完善的过程,所以是先从小额现金贷实现纯线上化,再到大额商品实现线上化。

从逻辑来看,消费金融业务跟消费相关,与消费相关,就跟收入和信息相关。因此在宏观指标上,消费者信心指数,居民可支配收入、中国消费信贷规模增长趋势和家庭债务与国内生产总值等数据在过去十年的持续上升是这个业务爆发的内在逻辑。

大学生消费启示


  • 理性消费,不要过度透支信用,问清自己哪些东西真的值得投入,做出合理的购买决策。

  • 珍惜自己的征信记录,征信不良会影响金融消费,严重失信会使日常生活受到严重影响。

  • 注重数据隐私,不要轻易给手机APP打开权限,数据泄露可能来源于不经意的一次点击。

  • 接担保或代偿,对于正规金融机构来说担保行为也会影响征信,同学之间的交往需守住底线。



在Q & A环节,同学们积极与嘉宾互动,进行了更深入的交流。主要内容总结如下:





Q&A:

Q:对于一些不购买小米产品用户的消费者群体,小米金融没办法通过小米产品来获得数据,请问如何对这类消费者进行信用风险评估呢?

A:有全量用户数据的用户总是很少,所以我们针对使用小米产品的个人群,就做这个人群的策略,针对没有这个数据源的人群,就做一套没有的策略。这就和没有大数据的时候一样,要做大量的数据清洗,就比如说部分贷款人没有小米产品,那我就寻找这些人身上的其他特征,找到一个特征就筛选出来一些,处理好相关数据再代入相应的模型进行分析即可。


Q:在当前政策环境下,您认为互联网金融的未来发展趋势是怎样?

A:首先互联网金融其实是一个很宽泛的概念。互联网金融简单来说,可以理解为用互联网把针对个人金融的业务完全线上化,包括个人金融涉及的贷款、支付、保险和理财等等。所以互联网金融未来的发展是一个很大的命题,涉及的范围很广。但是这个问题是可以回答的,那就是互联网金融在中国的发展不被看好。第一个理由是动了别人的蛋糕,科技公司用这种工具动了传统金融机构的蛋糕。二是在互联网金融快速增长的阶段,一些本来被监管能掌控的事情开始失控,比如在P2P业务发展初期存在监管缺位的情况,它的野蛮增长给社会带来了很多负面性。三是金融本质上它是资源配置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如果被很多分散的力量掌握的话,不利于国家的宏观经济调控。


感谢杨铠铭、曾夏青、罗佳玮对本文的贡献

推荐阅读

知联前沿 | 接伟大的创新时代—探寻A股的价值投资之路

知联前沿 | 会计人的机会与挑战

知联前沿 | 共同富裕:共同富裕下的税收新环境

知联前沿 | 共同富裕:我国基层医疗服务市场概况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